• 【为十二五规划建言】促进大学生就业要做的几件事 来源:中国fun88娱乐报 作者:余虹辉(实习) 日期:2010-05-24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笔者认为,应围绕 “就业对象、就业载体、就业目标和就业效果”,从 “明确一个抓手、疏畅两条通道、夯实三项基础、寻求四个突破”四个方面做文章。

      一、明确一个抓手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一个抓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资源信息库管理系统,准确掌握大学生资源状况,以强化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一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提早组织开展大学毕业生资源状况调查,建立大学生资源基础信息库。二是实行大学生资源信息化系统管理。三是信息系统要及时维护,以实现大学生资源动态管理,准确反映大学生的就业和失业动态。四是在fun88体育门主导下,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供求信息公开化,以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五是地级市以上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建立 “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网站”。集中当地职业介绍机构等的招聘信息和求职者的信息,使企业和求职者都能很方便地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疏畅两条通道

      首先,fun88体育门应为大学生疏畅专项就业服务通道。fun88体育门要和教育等部门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优势,采取专场招聘、网络招聘、供求洽谈会等多种方式,开展面向大学生的专项免费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同时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

      其次,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为大学生疏畅就业服务通道。教育部门应指导各高校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开辟学校——企业等用人单位大学生就业直通车,免费为企业和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一是通过就业服务中心网站向社会发布大学生供求信息。二是就业服务中心设立专职就业联络员,通过和各地人力资源市场互动,推荐大学生就业。三是由就业服务中心与某些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每年由单位到学校直接招人。四是就业服务中心发起举办教师、校友联谊会、校企就业交流会,以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

      三、夯实三项基础

      第一,夯实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部门一是要指导各高校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职老师,把就业指导纳入大学生必修课程,分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在内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和职业应用领域相结合。二是强化这项工作的检查监督。

      第二,夯实创业服务。fun88体育门和高校等单位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给予相关资金补助等政策扶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 “一条龙”服务,实现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第三,夯实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和部门一是要不断开发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继续实行并进一步完善现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尽可能地吸纳更多大学生,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接受祖国挑选,应征入伍。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对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实施必要的就业援助;对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除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外,还应给予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补贴。二是要强化对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政策贯彻到位,并定期评估落实扶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

      四、寻求四个突破

      第一,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一是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就业的目的。二是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消除盲目性,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考研的学生也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不要轻易错过难得的就业机会。

      第二,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 “预备就业”机制。 “预备就业”是大学生在 “学校待业”与正式 “上岗就业”之间,学生根据企业工种需求再学另一种职业技能的过渡阶段。在校学习有余力的大学生,也应多学一门应用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和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

      第三,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由 “找饭碗”向“造饭碗”模式转变,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

      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一是高校应建立人才库,对最优秀的人才向企业等用人单位输送,进行重点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适用人才。三是利用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四是通过与更多的国家的合作,拓宽大学生出国深造和工作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全球范围内择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admin
    [责任编辑:]
  •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