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就业补贴政策实现精准施策 来源:中国fun88娱乐报  作者:李波 夏雪晴 孙依婷 日期:2020-07-22

  为了应对疫情,各地推出各类应急性就业补贴政策,扩大补贴对象、加大补贴力度,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本文从补贴精准度、补贴经费力度和补贴目标效度三个方面评估就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提出施策建议。

  问题与解析

  补贴精准度:覆盖聚而不全,对象差而不异,标准粗而不细。

  就业补贴精准度的主要问题:一是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覆盖不全。如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象,覆盖贫困毕业生、湖北籍及湖北省高校毕业生,但未覆盖全部应届毕业生。二是就业补贴重点人群之间差而不异。因疫情新增就业困难人群中,高龄与青年、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服务行业与制造业、新兴职业与传统职业之间,受疫情冲击和影响存在显著差别。高龄群体失业率较高,因其多就职于服务业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灵活就业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且多不在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三是申领稳岗补贴和吸纳就业补贴企业的识别标准有待精细。针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贴多为一次性和应急性,但限制条件多;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以稳岗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为主,但补贴差异仅体现在吸纳员工数量。

  补贴经费力度:分类不尽清,比例不尽明,指标不尽当。

  就业补贴经费力度的主要问题:一是就业补贴分类不尽清。中央补贴与地方补贴、直接补贴与间接补贴、重点人群补贴与紧要企业补贴、新设补贴与常规补贴之间,有待明细。二是各类补贴的比例关系不尽明。中央补贴占比、直接补贴占比、重点人群补贴占比、新设补贴占比等,有待准确细分与统计。三是重绝对量指标,轻相对量指标。多见就业补贴总金额、领取就业补贴人数、稳岗补贴惠及企业数等指标,鲜见就业补贴占当地GDP或财政支出之比、就业补贴覆盖率、新设就业补贴占比等指标。

  补贴目标效度:激励失灵,补不达效,重补轻效。

  就业补贴资金使用的主要问题:一是就业补贴逆向激励导致“自愿失业”。如非贫困、非困难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为事前补贴,且力度大,导致未就业者自愿延长求职时间。二是就业补贴错位激励导致“被迫失业”。如政策信息及渠道分布不均,先知先申先领,导致存在符合政策但未能如期申领补贴的重点人群和紧要企业。三是疫情防控期间补贴作用发挥不充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疫后恢复较慢,吸纳就业能力受限。四是就业补贴重发放,轻实效。现行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够精细。如《关于开展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仅包含城镇登记失业率、每万元就业专项资金支出促进就业人数等指标。

  对策与建议

  建议一: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精准补贴对象、优化补贴结构、提高补贴资金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就业补贴政策的效果。

  按疫情冲击程度,逐次区分重点疫区、重点人群、主要行业、紧要企业,建立差别化梯度型就业补贴机制,做到应补尽补、急需先补、重疫高补、解疫停补,确保就业补贴的精准度。

  明确疫情直击对象,瞄准重点人群和紧要企业,应补尽补。将高等院校及高中毕业生,纳入就业补贴范围,享受一次性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界定疫情影响的灵活就业群体,特别是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群体;取消申领就业补贴条件限制(如户籍),借助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比对补贴申领信息,做好就业补贴人员求职动态追踪,建立失业时间与就业补贴实时联动机制。

  实行梯度型就业补贴,解决就业困难,弥补稳岗或吸纳就业成本。考察重点人群实现就业的困难及大小,先易后难;鉴定紧要企业实现稳岗或吸纳就业的成本及高低,先低后高;评估就业补贴额度,以解决就业直接困难为下限,以弥补稳岗或吸纳就业的直接成本为上限。关注企业新增就业比例、吸纳重点人群就业比例等,按照比例高低给予梯度型补贴。

  建议二:区分补贴类别,设计关键指标,评估经费力度,引导地方政府强化经费保障。

  明确就业补贴分类,实时记录,即时呈报。区分中央补贴与地方补贴、直接补贴与间接补贴、重点人群补贴与紧要企业补贴、新设新增补贴与常规补贴等,明确其间差别,规范统计口径。

  科学设计关键指标,客观分析,即时通报。设计并甄选就业补贴力度的关键指标,如地方就业补贴占比、就业补贴占财政支出比例、重点人群人均就业补贴、紧要企业职工人均就业补贴、人均就业补贴占最低工资比例等。把握指标内涵和激励目标,客观分析,准确评测各级各地政府落实稳就业的措施。

  评估经费力度,引导各级各地政府强化经费保障。就业补贴的经费力度是稳就业的重要保障,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举。

  建议三:瞄准领取就业补贴的对象,筛选评估补贴目标效度的关键指标,做好就业动态监测,激发就业专项资金效能。

  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和紧要企业吸纳就业,设计就业补贴目标效度评估专项指标,避免“补不达效”。关注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农民工就业率、就业困难人员新增就业率、贫困人口新增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补贴企业稳岗率等。

  关注总体就业效果和区域就业激励,设计就业补贴效度评估总量指标,激发就业补贴整体效能。注重就业补贴活化率(成功就业占申领补贴人员的比重、每万元补贴促进就业人数)、创业企业增长率、就业岗位增长率、新增就业人数等。

  建议四:构建就业补贴效度评估指标体系,做好就业动态监测。兼顾就业补贴效度的数量和质量,科学筛选就业专项资金效果评估的关键指标,设定权重,构建常态与非常态可切换的评价体系,开展就业补贴跟踪调查和就业动态监测,即时预测、预报和预警。

  引入第三方评估,确保科学与公正。建议组建第三方评估机构,科学建构评估指标体系。针对重点疫区、重点人群、主要行业、紧要企业,定期(季度或半年)评估就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形成应对疫情就业补贴监测报告。

  创建监测报告官方发布平台,动态更新评估工作及成果。设置“疫情就业专项资金促进就业效果”专栏,通过政府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省市州定期(每月或季度)公布当地就业监测的关键指标及累计和新增数据。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就业补贴全程透明化。运用政企服务大数据信息比对技术,精准监测就业补贴的来源、支付、使用、效果,确保透明、清晰、准确。

  明晰就业补贴相关方,界定权责,提高管理效率。针对就业补贴的监管方、使用方、评估方,制定权责清单,建立配套奖惩机制,提升就业补贴管控能力及效率。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李云鹏
[责任编辑:]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