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基层成为毕业生发光的热土
    ——--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
     来源:中国fun88娱乐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勤 日期:2020-07-27

      基层就业是个人、基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记者: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积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有何重要意义?

      吴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包括统筹实施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可以说,基层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在此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再创新高。因此,做好这一群体的就业工作,对于稳就业工作而言极其关键。

      目前,在大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相对有限,毕业生普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相对于大城市,基层生活成本比较低,又需要人才。引导毕业生去基层,确实有助于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稳就业。同时,基层就业也能发挥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和优势,为各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犹如一块上好的钢料,需要靠实践来开刃。基层可以为他们提供历练的舞台,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可开发的岗位也非常多。基层工作也可以让毕业生深入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国情,锻炼他们与群众交往、处理现实问题、用所学专业知识促进基层发展的能力。这对于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另外,基层对于毕业生来说,也是创新创业创意的源泉。比如现在很多毕业生在生态环境、乡村文旅、科技农业、电子商务等领域创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应该看到,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召唤,更是对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诲。 

      补齐短板让基层成为毕业生的发展舞台

      记者:目前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方面,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吴江: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举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掣肘。

      首先是观念问题。很多基层项目号召毕业生去基层,最终再通过公务员招录或事业编制考试把他们招进来,从而调动毕业生积极性。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毕业生把去基层当成一个过渡阶段,拿“泥饭碗”换“铁饭碗”,这种出发点跟建设基层的目标存在一定的背离。

      其次,以往的基层项目所对应的岗位多具有公益性,其数量非常有限。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这种公益性岗位对于解决就业问题的帮助也存在局限。

      再次,很多地方政府没有为毕业生提供相应岗位和发展舞台,毕业生到基层后,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专业所长,导致毕业生不想或者没有渠道在基层稳定下来。

      最后,还有一个身份问题。现在基层有很大的岗位缺口,但往往由于没有编制或者没法评职称导致留不住人才。比如现在很多农村地区招不到乡村医生,这与目前该群体的待遇、身份和职业荣誉感缺失都密切相关。

      记者:部分地区在引导毕业生去基层的过程中,存在“来的不需要,学的用不上”的情况,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吴江:我认为在基层,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都有用武之地,看似“无用武之地”,实际上是基层管理部门没有找到与之适应的发展思路。基层政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待遇是引进人才的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要搭建舞台,让毕业生的专业特长与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要做好宣传,把这些基层就业、创业故事宣传出去。

      比如,我们在重庆调研时发现,有的村支书就让大学生村官放手去干,并用村集体经济的股份激励他们融入乡村建设,有一个村留住了10名大学生。在四川省武胜县,当地发展火锅产业,但产品销路不好,引进了3名大学生之后,他们通过网络营销,搭建了有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当年就创造了一个亿的销售收入。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 

      多方发力吸引更多毕业生扎根、建设基层

      记者: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的相关文件。推动毕业生流向基层,您认为关键在哪里?

      吴江:现在各地的社区和乡村都很需要人才,政策是一个引导方向,是配置公共资源的手段。让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充分的项目平台和优惠政策是重要方面,尤其是对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而言,人才是引领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资源。

      对于普通的社区和乡村而言,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要成为一项长效机制,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现在是有了政策,但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尤其是在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服务非常薄弱,也缺乏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专业机构。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各类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的建设,引导城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业务向基层、向农村延伸。

      比如,浙江省一些地方就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大学生到社区、到乡镇基层工作。双方签订合同后,政府按照不同类别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补贴。通过这种方式,政府的政策与市场机制实现有效衔接,效率大大提升。目前基层创造的优秀经验有很多,要鼓励基层多创新、多创造。

      另外,随着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的发展,现在很多毕业生在基层创业。基层并不意味着艰苦,而是意味着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政府应该从政策、服务、宣传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扎根基层、建设基层。这既是导向问题,又是管理问题。

      记者:要让高校毕业生在基层能够“留得住、能发展”,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吴江:第一,各级政府可以运用转移支付、专项拨款等手段,适当地加大激励强度,提高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拓宽出路、畅通渠道,为毕业生向上流动提供更多的空间。

      第二,基层政府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倾斜政策力度,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岗位和舞台,发挥这些年轻人的知识和才能创造价值,支持有条件的毕业生在基层创业,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实现乡村振兴。

      第三,要完善基层就业者的职业发展体系、职称评价体系,推动基层编制改革,形成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事业单位改革在基层要真正实行合同制、聘任制管理,破除身份管理障碍,做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加快职称分类改革,出台符合基层实际的倾斜政策和评定标准,让基层就业者也感到公平、有奔头。

      第四,帮助毕业生摆正就业观念,同时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给予毕业生充分保障,提高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让他们有更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愿意在基层发光发热。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李云鹏
    [责任编辑:]
关键字:
  • 最新图片
  • 热门评论

  • 重庆合川:全力促进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率...

  • 技能大赛显身手

  • 江西靖安:贷后联访“定心”

  • 免费技能培训助务工群众稳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