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定身份强化保障让乡村医生“香”起来 来源:中国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勤 日期:2020-06-19

      

      

      自今年除夕夜接到镇卫生院的通知开始,安徽省太湖县晋熙镇的乡村医生吴罗兵迅速排查所属片区52个村民小组,统计从湖北返乡人员的信息。在防护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他连续排查了20多天,接触了30多名湖北返乡人员。

      “作为乡村医生,知道疫情紧急,心里只想尽快了解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通知他们不要外出。”吴罗兵说。1999年从卫校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当了乡村医生,一干就是21年。守护村民的健康是他的日常工作,疫情的突发让他肩上的责任重了许多。他笑着说:“最后确定全村没有感染者,才感觉到自己命大。”

      吴罗兵告诉记者,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今年以来,乡村医生的收入和养老待遇有了一定提升。“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标准有所提高;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每年有6000多元;再加上日常的诊疗费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家庭医生的补助,预计年收入能达到近6万元。”另外,当地还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标准为乡村医生缴纳养老保险费,今年4月,吴罗兵按照“先缴后返”的政策一次性缴纳8100多元,明年当地财政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返还。他表示,现在感觉乡村医生这份职业有点奔头了。 

      破解难题助力村医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像吴罗兵一样冲锋在乡村疫情防控一线的乡村医生还有很多。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全国有144万名乡村医生在排查外来人员、筛查发热患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乡村医生这一群体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以来被讨论的乡村医生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引起各地关注。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村卫生室数量以及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数都在减少。

      专家表示,乡村医生的减少,可能成为实现乡村人口,尤其是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阻碍和短板。

      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高占东介绍,近几年该省在岗乡村医生呈逐年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受执业准入影响,乡村医生补充数量十分有限,同时部分年龄较大的乡村医生退出村卫生室。另外,由于村医待遇低,岗位吸引力弱,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依然存在。截至2019年年底,该省仍有372个村卫生室缺少驻村医生。

      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安徽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单向前表示,该省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呈现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年龄老化等特征,乡村医生“空白村”数量也在逐年增多。2019年,安徽省14022个行政村有168个村没有医生,即便是有,很多属于不合格村医。吴罗兵所在的村庄2012年有10名乡村医生,如今只剩下7名,且基本都超过40岁。

      上述现象的存在跟长期未能解决的三大难题密切相关--乡村医生收入相对较低、养老保障力度不足、基层工作任务繁重。

      据调查,乡村医生的收入一般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收入、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诊疗收入等。由于近几年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收入有所增加。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乡村医生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医师公社”的一份调查显示,近八成的乡村医生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是长期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多地对乡村医生分类实施养老保障政策,对60周岁以上的,发放老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对60周岁以下的,支持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引导大多数未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劳动关系的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在不少中年乡村医生(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看来,这并不太划算,原本收入不高的他们在缴纳社保费时有些犹豫不决。

      部分乡村医生反映,目前基层医疗领域的检查督察、开会随访、填报表等任务仍然很重,占用了不少日常诊疗的时间。河北省邢台市的乡村医生卢明(化名)告诉记者,当地一部分有资质的乡村医生因工作繁重、待遇补助低,离开了村卫生室,去了民营医院寻求发展。他提出,虽然今年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来改善村医的收入和养老问题,但是很多政策尚未落实,有的市县因财政经费有限,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费完全由自己掏腰包。 

      多点开花保障村医权益

      “现在我们每年有1800元的公共卫生岗位补助、3000元的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承担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任务也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工作补助,收入比以前提高了。”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村医何小云(化名)说,养老保障也在逐步改善,年满60周岁并从医20年以上的村医,继续干下去可以享受每月80元的养老补贴。自愿退出乡村医生队伍的,每月有300元的养老补贴。

      近年来,国家层面上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养老保障。今年,多个省市也推出新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乡村医生相关待遇及养老保障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地方解决乡村医生发展瓶颈的举措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政策。安徽省卫健委明确要求,“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比照村干部执行”,加快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政策。

      调整养老生活补助范围。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给予乡村医生更多政策支持。例如,调整部分女性乡村医生获得补助的年龄,按其执业服务年限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每执业服务满一年每月给予生活补助15元,不满一年按一年计;对原履行家庭接生、农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的人员进行一次性身份核定,通过核定的纳入村卫生室人员队伍,并参照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优化乡村医生队伍。青海省印发《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云南省卫健委鼓励引进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和团队,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工作政策倾斜力度,开展工作岗位补贴试点;实施乡村医生乡管村用政策,明确规定乡村医生各项补助政策、养老政策。吉林省引导符合条件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破解驻村医生减少问题,并对招录范围和报名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定向招录人员将重点服务贫困县、贫困村以及边境县,并与目前该省在岗乡村医生享有同等待遇。 

      突破壁垒加强养老、待遇双保障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难点,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乡村医生的身份问题造成的。”福建医科大学卫生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跃平认为,因历史原因,乡村医生的“半农半医”身份,是目前主要的政策壁垒。

      如何突破壁垒,加强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李跃平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要从法律层面重新界定乡村医生的职业属性。综合国家对乡村医生的准入、功能定位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规定,将其身份界定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参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技人员身份,给予乡村医生相应的待遇保障。新聘任的乡村医生可以实现乡聘村用,身份界定为卫生院职工。

      第二,要完善多层次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体系。综合考量乡村医生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地位,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养老需求,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分类分批解决。对于年老的乡村医生,应以补偿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保障其基本生活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基本养老生活水平;对于中年乡村医生,要尊重他们意愿,自主选择按照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缴费,在其达到退休年龄后按规定发放基本养老保障待遇;对于年轻的乡村医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保障水平较高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也要注意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

      第三,要建立良好的待遇保障机制,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地区补助+特殊津贴”的薪酬模式。新型的乡村医生薪酬制度要破除以往财政补偿中过度依赖服务人口数的支付方式,应该转向以目标完成情况的绩效支付方式,根据乡村医生承担国家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结合健康服务的时间投入成本,来确定其最低工资标准;绩效奖金可从服务过程和结果对其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地区补助可依据当地经济条件、地理人口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补助金额;制定特殊津贴制度,确保乡村医生在生育、工伤和退休期间享受相应福利待遇。

      此外,李跃平提出,还要在多方面增强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比如,为乡村医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更多条件,继续完善在职岗位培训制度,为乡村医生的职业晋升提供必要的通道,对长期扎根基层的乡村医生给予政策奖励等,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成为乡村医生,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李云鹏
    [责任编辑:]
关键字:
  • 最新图片
  • 热门评论

  • 人社宣传进社区

  • 技能培训促规范就业

  • 技能培训 助家门口就业

  • 人才“夜招”促就业